衛教資訊

糞便潛血

一、大腸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存活率高 糞便潛血檢查為首要

所謂潛血就是肉眼觀察不到血液,但檢查後可以發現血液的存在。一般正常糞便裡的血液是很少的,如果糞便裡出現了可藉一般方式檢驗出來的血,代表是消化道有某部份出了問題。


這是最常見的大腸癌篩檢的工具。依 97 年 5 月國民健康局公佈4 年來補助各縣市糞便潛血檢查結果來看,在 98 萬名做糞便篩檢的民眾中,有 11,301 人被檢查出有息肉(百人中有一人),1,012 人罹患結腸直腸癌(約千分之一的機率),不過,當中屬於 0 期與 1 期的早期個案卻只有 31.8%而已。


國民健康局表示,如果大家都能定期檢驗,可以減少三分之一的結直腸癌患者,也能早期發現患者,提高存活率。雖然衛生署只針對 50 歲以上民眾每兩年補助一次,它可說是個簡單又有不錯效果的檢查。根據歐美國家經驗,每一至兩年糞便潛血篩檢約可降低 18%至 33%的大腸癌死亡率,為降低腸癌對國人健康的威脅。

二、大腸癌概況

大腸癌為國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,且呈每年快速增加的趨勢,每年約有 1 萬多人得到大腸癌,並有超過 4 千人因大腸癌死亡。大腸癌是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,且治癒率很高的癌症。根據統計,早期的大腸癌如果妥善治療,存活率高達 90%以上。篩檢政策依據歐美國家經驗,每一至二年進行 1 次糞便潛血篩檢約可下降 18%至33%的大腸癌死亡率。

三、大腸癌篩檢政策

在台灣,由於大腸癌多發生在 50 歲以後,因此,國民健康署補助50-74 歲民眾每 2 年 1 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,民眾可持健保卡到健保特約醫療院所檢查,檢查服務資訊請洽當地衛生局(所)、健康服務中心或至本署網站http://www.hpa.gov.tw/)查詢。


大腸癌的早期並無症狀,最可靠的方法就是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,而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是目前最安全且方便的篩檢工具。


檢查結果如有異常(篩檢結果為陽性),需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。


若出現下列症狀,請儘速就醫:
◎大便中有血
◎大便中有黏液
◎排便習慣改變 (一下子腹瀉,一下子便秘)
◎大便變細小
◎經常性腹瀉或便秘
◎體重減輕
◎貧血
◎如腫瘤較大,則可觸摸到腫塊
以上症狀不代表發生大腸癌,但症狀如持續出現超過 2 星期以上,
應立即請專科醫師檢查。